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再興小學教學成果分享(2) - 作文教學 - 在書與非書之間閱讀

洪蘭教授曾說:「閱讀習慣,是我們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閱讀是教育的靈魂,閱讀力就是學習力,是學習其他所有學科的基礎,閱讀不僅是識字、讀句,更需理解、統整,閱讀能力不是一蹴可幾的,需要長時間的蘊育,循序漸進的引導。

為了讓孩子愛上閱讀,養成喜歡讀書的習慣,課堂上透過創意的閱讀策略與閱讀活動,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希冀能以愛的教育提供孩子優質的閱讀教學與閱讀環境,讓每個孩子皆具備閱讀能力,進而能盡情悠遊於書香世界,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閱讀」與「思考」密不可分,教學生閱讀是一個「建立思維能力」的歷程。閱讀是個體「內在進行主動建構」的過程,是一種「思維能力」的展現,更是一把啟動高層次認知發展的鑰匙。「閱讀」與「思考」缺一不可,教學生閱讀,就應該教他們「在閱讀中思考的方法」,建立他們獨立的思維能力。然而,閱讀的歷程是十分複雜的,從「字詞義的認識,語句表面意義的理解,到文字背後內涵的推論,進而形成學生自己的思想。」這一連串的思維歷程環環相扣,每個環節均相互影響。因此,以「閱讀中的思考」作為課程方案的核心價值,從「閱讀的心理歷程分析」出發,將抽象的閱讀思考歷程轉化為具體的閱讀策略,融入現有語文課程中。逐步引導學生認識、理解、應用與內化閱讀策略,進而將閱讀的內涵轉化為自己獨特的想法。

閱讀策略即是一種思考策略,是可以被設計與創造,並融入現行語文課程中。由上述背景與理論的探討可發現,「閱讀理解策略」的教學是落實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基礎,然而,現有的閱讀理解策略尚未多元化,且目前的語文課程十分缺乏閱讀理解策略的教學模式。因此,發展更多可用的閱讀理解策略;在現行語文課程有限的教學節數中,跳脫「語文知識與技能教學」的窠臼,有效的將「閱讀理解策略」的教學融入;銜接課外閱讀,藉由閱讀理解策略的應用,擴展學生的生命經驗;最後,讓學生成為「主動的」、「有策略」的閱讀者。這是發展此閱讀方案的主要目標。

深耕閱讀是最近幾年政府與學校大力推行的閱讀活動。最近,因為電子載具的多元化,各式新穎的電子書載具陸續而出,加上學校在推展iPad電子書部分不遺餘力,後學亦有幸參與。因此,開始思索新型態電子閱讀方式的可能。以目前線上閱讀的資源,可說是五花八門。如果,結合社群共讀,將是新型態閱讀的方式。過去的讀書會,大家在同一段時間與地點,分享文章、書籍、影片、圖片等資源。現在,卻可以透過電子書與社群的應用結合,打破時間、空間與人員的藩籬,一同在社群平台上分享與討論,例如,透過 Facebook 社團討論區的功能。

再興小學 郭文芳老師


一、建構閱讀平台

「閱讀」是教育的靈魂,更是攸關國家未家競爭力的心靈工程。但從天下雜誌近十年來的研究調查發現:台灣的閱讀真是「卡住的閱讀」—「過度重形式與產出」;「不少老師明顯缺少策略,無法把閱讀能力「教」到學生手裡」;「推動閱讀方法並不多元活潑」,種種現象,激起後學思考:教育實務現場應如何來實施閱讀教學,精進閱讀教學策略,才能活化學習內涵與學習效益,此為本研究主要動機與目的。

「雲端閱讀」從理論到實務,的確是一件有趣的事。把書「嵌入」網路、「融入」網路服務、從「網路」延伸,已然是一種「趨勢」,利用iPad 與 Flipboard 後,使用者端缺乏舒適與符合原來閱讀習慣應用工具的問題,不僅迎刃而解。利用 Flipboard,我們可以像瀏覽線上雜誌一般閱讀社群裡的文章,與讀友互動,而 Flipboard 所提供的功能,還不僅於此,它還提供訂閱的 Rss 文章、Google Reader、Twitter、線上雜誌、線上新聞...等。

Filpboard:提供新型態閱讀的iPad專用應用程式。

Filpboard:提供新型態閱讀的iPad專用應用程式。
透過建立雲端的閱讀社群,改變閱讀的共讀型態,多元化閱讀內容。
網路閱讀可以延伸閱讀的範疇,延伸閱讀的觸角。
透過雲端運用,閱讀者的迴響可以即時、雙向、無時空限制。

二、創意學習反饋

教學需要累積學習者的反饋,亦透過學習反饋的內容,提供教學者更多的創意發想。而雲端閱讀的應用,在獲得 iPad 的多功能支援下,亦提供學生多元的呈現方式,除了最為簡便的社群回饋、電子郵件、雲端共作或網路磁碟分享,還可以延伸更多元的教與學互動,例如:心智圖的應用,Blog的共作,在閱讀的教學活動中,延伸學習活動的內涵,學生透過思考整合的訓練,學習歸納、統整,更能發想閱讀內容的深度。
  

學生透過iPad平板電腦,將閱讀後的心得,以Simple Mind、Popplet等心智圖軟體,歸納與整合呈現學習的思維與脈絡。


三、建置閱讀社群學習

社群是觀察學生學習狀況非常方便的平台,離開課堂學習時,可以延續學生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在課堂上,亦是連結學習課程,整合學習內容、合作學習與完成共享的無形脈絡。但是,在應用上,Facebook平台並非是非常恰當的應用平台,反而容易造成學生作為非課堂學習時,不當應用的藉口。

其它諸如 Twitter、Edmodo...雖然在國外教育現場是備受推廣與應用的社群平台;但礙於語言與介面過於單調,在 Flipboard 的整合上並非能提供較佳的閱讀介面,因此並非是較好的選擇。如果是透過 Blogger介面,雖然可以一時解決這個問題,但在 iPad 上過度的 open in 連結,其實造成學生出錯的機率也相對提高,這對於較低年段的學生,其實是有阻礙的。因此,在小學現場的社群應用學習方面,仍待一個較佳的應用工作能與教學作為結合。



1 則留言:

  1. 這篇文章寫的非常好,我也非常同意透過RSS閱讀器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為閱讀的來源實在是非常直覺方便,但我更強調的是孩子閱讀的文本內容的來源,這些RSS上面所訂到的文章如果是從各大報的副刊或是以授權的文章,我想主要的來源還是老師建置,但我想教師或是各科課本所附給老師或是推薦的書籍、篇章,如果可以在學科的簡單講解之後,搭配閱讀融合課堂教學的內容,整體起來學生會更有閱讀的目的,而不是為了讀而讀。

    我的思考:
    1. 閱讀的文本來源(如報紙副刊、作家部落格、老師建置的文章區等)
    2. 進行雲端閱讀的方式(載具、平台)
    3. 閱讀策略與個人想法的整合協作(閱讀策略引導、養成自我書寫閱讀習慣、文本4. 討論與產出)
    學科閱讀語語文閱讀(導師若同時身兼學課老師,如何搭配閱讀進行教學)

    對於語文老師而言,讓學生閱讀豐富、大量、經典且符合學生心智的相關閱讀篇章,低年級及中年級以閱讀策略的引導討論為主,培養學生的識讀能力。(低年級的集中年級的閱讀還是需依靠配合注音或有聲書的讀本比較合理,中年級以後可以讓學生練習文字直讀。)等到學生高年級,除了配合閱讀的理解結構,更要重視個人感受的語文產出,藉由互相留言討論、小辯論,搭配媒體識讀的引導,讓學生養成批判性思考的方式,銜接學生迎接資訊時代。

    對於資訊老師而言,我想重點會擺在載具和平台之間的選擇。低年級的孩子需要給他們比較控制性的平台,中高年級之後可以讓他們自己創見平台,教會他們如何藉由訂閱RSS來蒐集自己閱讀的資料庫(其實就是自己喜歡的網站),並透過不同的平台之間和閱讀工具(很多web 2.0網站都可以用),讓學生學會「知識管理的技能」,場程他們成為終身讀者。

    學科老師除了能夠把資訊融入教學結合行動學習外,我想就台灣的教育體制,得更重視文本的解題、佈題,所以不仿讓學生養成完成學生閱讀理解作業的這個方式,搭配小組閱讀和討論,提昇學生的學科閱讀能力,進一步養成自我閱讀及自我詢問的能力(例如當遇到不能理解的學科問題時得怎麼解決)。

    我之前在師大的時候遇到很多美國的學生,他們常常在國小、國中就看了很多小說或是自己有興趣的書,這些書可能不是跟學科相關的,但是他們很習慣閱讀,或是說,他們非常享受閱讀的過程,即使它們不完全了解故事的內容,但是他們總會有一些篇章或句子識彼此之間熟悉的(華人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畫筆記XDDD),到了中學之後,他們的老師開始會給他們相關的閱讀,或是預習作業,像是我遇過的國中生高中的學生,他們整個暑假得完成老師開出來的書單,和部分教科書的閱讀。當學生不理解閱讀文本的時候,他們就得先去讀教科書,然後再回去讀文本。

    說的太多了,不過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閱讀的分級。

    年輕或資淺的老師有時候不容易抓到學生理解閱讀的程度,所以我想若是能把關的內容作為分級,並透過個人部落格、或是資料庫平台管理自己的學習歷程,學生的學習資料會比較完整,學生有轉學或是需要補救時,新老師也能理解小孩的狀況。

    回覆刪除

謝謝您對本文提出的回饋!

Share This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